Technical · Interview · Career
今天的故事来自来offer学员Z同学,Z同学仅用了8个月时间便在当红独角兽公司成功升职加薪。毕业后短短的一年中,她是如何从懵懵懂懂的new grads小白,赢得信赖并蜕变为上司的得力助手呢?
上周,我收到了HR发来的正式通知,入职Snap不到八个月完成升级。而一年前的这个时候,已经毕业两个月的我连一家onsite还没拿到,正为没钱、没工作、没身份焦虑不已。如果没有来Offer,我难以想象自己要绕多少弯路才能走到今天。我拿到offer时已经写过一篇找工作心得,这一次主要想聊聊开始工作后的体会。我以前只是觉得来Offer讲算法鞭辟入里,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,提高了我的面试能力;现在却越来越感受到,从这里获得的眼界和思维方式,才是真正最有价值的部分。
1. 初入职场压力山大
对bug束手无策,优秀同事带来隐形压力,但是前进的路没有捷径,踏踏实实勤能补拙。
去年五月底,我正式入职Snapchat(现已更名Snap)。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全职工作,也是我第一次进入美国公司。第一天去上班我紧张到爆炸,还处在'我是怎么混进这么好公司'的懵逼中。我司风格是入职当天就给派活,第一周熬到周四我真的好想哭。不用说升职加薪了,刚开始一两个月只是想着千万别被fire。大面积的代码看不懂,测试平台搭不起来,对bug束手无策,甚至git都玩不转,真的是有几次想撂挑子不干的。这时孙老师的金牌鸡汤上场了。'要到长大以后,我们都变成了星矢,才最终知道,我们不会有无敌的绝招,不会有死而复生的神力,真正能让我们获得人生这漫长战役的胜利的,只有我们绝对不放弃的耐力'。这段话曾经支撑我度过了只身在湾区小黑屋苦苦找工的漫长冬夜,现在也依然激励着我克服每一个工作上的困难。我的同事们各种名校phd、ACM金牌、百万用户项目经历;即使同样是new grad,随便一个都有Top10 CS科班或者FLAG实习加持。相比起来,普通学校刚转CS一年、只有中国小公司实习的我,真的是被秒成渣。但孙老师总在鼓励我,要清楚自己不够强,但也要相信自己会变强。于是科比看过的凌晨四点的洛杉矶,我也在加班时看过了。程序员这条路没什么捷径,背景薄弱就踏踏实实多花时间来补。从来没有'一个月拿到Google offer',也从来没有'一年成为top coder'。
2. 主动思考,机遇无限
按部就班接受指令,只会止步不前。主动思考勇于承担,机会就在前方。
慢慢地我适应了工作环境,维护手上的项目也能胜任了,这时manager交给我一个全新的项目。我完全没有从零开始做一个生产项目的经验,而且又是我从来没做过的web,所以刚开始基本上是manager搞定一切。他弄清楚需求,设计好系统,制定实施步骤,我只要完成他给我的任务就可以了。manager说理解我是新人,我自己也觉得这样就不错。正值此时,来Offer举办了第一届校友会。虽然是在湾区,但我还是订了当天往返的机票去参加,结果真是不虚此行。除了扩展人脉,还聆听了各位老师的经验分享。其中张老师有一句话:'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经历三个阶段:manager告诉你该做XX,你问manager能不能做XX,你告诉manager我们应该做XX。每到一个阶段都是你提高了一个层次。'我一下被点醒了,意识到如果满足于接受manager的指令,那我永远只能是个'新人'。我马上重新思考了当前的项目,主动跟manager提出了自己的系统设计。之后的每一步,也都是我主动发现问题,寻找解决方案,找其他部门协调。manager后来也放手让我去做,只在必要时提些建议。这个项目真正成了'我的'项目,它的上线也直接促成了我的升级。manager在报告里最重点写的就是这个项目,说我远远超出了他对一个new grad的预期。的确,职场新人大都懵懵懂懂,如果没有张老师高屋建瓴,光凭我自己还不知何时才能意识到要往下一个层次去。
3. 良好沟通促进协作
把握机遇和挑战,培养有效沟通能力,赢得信赖的同时,促进工作顺利完成。
来Offer还教会了我重要的一课——沟通和表达.
很多位老师都说过,虽然我们是程序员,但并不是只跟程序打交道,现实工作中与人交流和写代码同等重要。这一点我非常赞同,也深有体会。上课期间训练出来的英语表达能力,不仅帮助我攻下了一个个面试,更在我工作之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刚入职时,都是senior工程师或者manager带我去开会,一般轮不到我说话。直到在做前面提到的新项目时,有个跟几位有决定权大佬的meeting,将拍板那个项目能不能上线。正巧manager临时去不了,就让我自己去。其实我的内心是崩溃的,那是我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完整地讲解一个项目,还要接受他们对各种细节的质疑。虽然全程我腿都在抖,但最终还是成功搞定了几位大佬。从那以后,manager就经常让我自己去开大大小小的会了。他在升级报告里说,我与技术和非技术人员都有很好的沟通,他可以完全信任我直接去跟各方交流。实际工作中从来没有能凭一己之力完成的任务,我们需要不断地跟其他工程师、PM、QA、各种specialist打交道,而他们都有着不同的背景,来自不同的种族和国家。良好的沟通能力一定是优秀工程师的必备素质。
虽然现在不在来Offer上课了,但我还是一直和老师们保持着联系。来Offer的每位老师都是业内翘楚,每个人身上都能列举出几段让我仰视的经历。我真心敬佩他们的能力,也由衷感谢一路上他们对我的帮助。上课时我关注的重点都在算法上,但走出去再回头看,很多当时以为的闲聊其实和知识本身同等受用。作为senior工程师和manager,经常老师们随口说的一句话都够我们体会好几年。这样耳濡目染,我们就会比同龄人超前走很多。于我而言,来Offer早就不仅是找工作时的算法培训班,更是我今后职业发展甚至人生方向的导师。来Offer不仅带给我offer,从这里获得的真知灼见、深度思考和坚定力量,都帮助我在拿到offer后走得更好。这里不仅'教书',更'育人'。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好好珍惜这个平台,也为从'北美工程师的黄埔军校'走出而骄傲。
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